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千里雁:《礼》中有云:“兄之齿雁行。”这里用整齐飞翔的大雁比喻兄弟姊妹。
 
蓬:一种草,大概有一尺多高,叶子的形状很像柳叶,开白色小花。一到秋天就会被秋风连根拔起,随风而逝。
 
【解读】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799)春天,白居易上京应试,目睹河南经乱以及常年干旱而造成的人民生活的惨状,悲从心来,提笔直叙流离之苦,写下了此诗。前四句直写“时难年荒”中的凄苦。战乱频发,诗人家中祖业在战火中荡然无存,田园也因战事寥落荒芜。兄弟姐妹流离失散。这四句诗还原了诗作的创作情境,奠定了诗作的情感基调。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二句,诗人的感情进一步深化。手足离散,就如同分飞的孤雁;人背井离乡,正如秋季的无根蓬草。诗人用“孤雁”“飞蓬”比喻手足离散与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自然贴切。这两句强调了乱世凄惨,将兄弟离散、家业凋零的流离之苦表现得沉痛深刻,淋漓尽致。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两句化用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在这静如止水的月光中,诗人联想到无数人正承受着战乱之苦,别离之痛。分散各地的兄弟姊妹,如果此时看了这轮明月,也应同有“月是故乡明”之叹。同享一轮明月却相隔千里,这种生命的无奈又如何使人不垂泪。

【评诗】
 
五、六佳,雁行本兄弟事,用得自然,“辞根”“九秋”皆沉着。
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