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人们吟唐诗,诵唐诗,不仅是为了增加阅读趣味,陶冶情操,而且更希望能够与古人一起,品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人生中的智慧哲理。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频烦:通“频繁”,指屡次,多次。
 
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解读】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冬,杜甫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辗转入蜀,定居在成都浣花溪畔,象征着杜甫草堂时期的开始。第二年春天,杜甫探访了位于成都郊外的武侯祠,瞻仰凭吊武侯诸葛亮,对鞠躬尽瘁、挽救时局的诸葛亮,诗人仰慕之至,心里又涌上对时事的兴叹,即成此篇。
 
首联起以“何处寻”反问,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点出了武侯祠的所在地和周围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安静、肃穆的气氛。
 
颔联由远及近,写了武侯祠堂内的景物:台阶上碧绿的青草在阳光下散发出春天的气息,那栖居在茂密树林间的黄鹂也在唱着悦耳的歌。这些诗句中以自然之景反衬出祠堂内冷清、孤寂无人的现状,字里行间充满了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慨。
 
颈联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既点出了诗人敬重诸葛亮的缘由,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像他一样为国效力、有所作为的决心和勇气。
 
而在诗歌的尾联,诗人以沉痛的笔调写出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结局,表现出他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崇高献身精神的敬仰及对他事业未成的深痛惋惜,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遗憾。

【评诗】
 
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上一篇:别房太尉墓
下一篇:客至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