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人们吟唐诗,诵唐诗,不仅是为了增加阅读趣味,陶冶情操,而且更希望能够与古人一起,品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人生中的智慧哲理。
野老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释】
 
野老:杜甫的自称。
 
【解读】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常年流离失所后,杜甫终于在友人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外院花溪畔搭建一所草堂,一家人得以安定下来,这一时期杜甫的心境相对轻松闲适,但他仍忧国忧民,思念故乡和亲友,这首《野老》正反映了草堂时期杜甫复杂微妙的心态。
 
前两联描写草堂风貌,其中首联写诗人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时目之所及的近景,颔联描写诗人举目远眺所见的远景。“野老”是杜甫的自称,他悠闲踱步,竹篱茅舍、江岸迂回映衬着他闲适的心境,歪歪的柴门随意地开着,就像是在迎接回曲江水,一切好不自在!抬头远望,清澄的百花潭此时正集聚着下网捕鱼的渔人,气氛喧闹而欢快,夕阳下,浩浩荡荡的商船映着红霞从远处驶来,气势如虹。
 
后两联从写景到抒情。眼中浩浩荡荡的商船从远处驶来,怎能不让人牵挂远方的亲人呢?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可通往故乡的“长路”因剑门失守而中断,归家无望,不免悲伤。这里的“长路”因见商船所感,承接流畅自然,可见此时的杜甫虽然生活暂时安定,但内心依然敏感。“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诗人以浮云自喻,以琴台借代成都,自问缘何背井离乡、滞留蜀中?
 
尾联两句给出了答案,“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东郡即东都洛阳,洛阳失陷后尚未收复,萧瑟寒风中成都城内也响起了号角声。这两句说明当时战事艰难,天下干戈不止,很好地回答了“片云何意傍琴台?”这一问题。全诗以“哀”字结尾,深刻地反映了草堂时期杜甫的心境,凄凄切切、哀婉悲凉,意味深远。

【评诗】
 
江岸纡曲,柴门瞰岸而开,故不审方面之正;渔网下集,贾船晚来,乃江上所有之景。
佳境甚画(“贾客随船”句下)。
上一篇:客至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