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看法,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首句写诗人在赤壁这一古战场中捡到了一支已经沉没于水底泥沙中的断戟,经过磨洗和辨认,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从一支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因它与古战场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战争——赤壁之战——的回忆,衔接自然,让人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赤壁之战的情形。想当年,孙权和刘备联军就是在赤壁这一战场上以火攻的方式打败了曹军,从而改变了历史形势。诗歌的第三句笔锋一转,将描写的对象定格在了这次战役的头号风云人物——周瑜的身上,并发表了自己对战争形势的看法。诗人认为,周瑜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自身的才华之外,更有机遇的原因。假如没有那场及时的东风,结局恐怕就是曹操取胜,吴国兵败,甚至连大乔和小乔都要被俘而关进铜雀台了。在此,诗人并没有正面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由反面进行论证,耐人寻味。
 
实际上,诗人作此诗并非是为了咏史论史,更主要的是以史喻今,抒发情感。在诗人看来,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成就丰功伟绩、留名千古,机遇的因素是很重要的,而如今自己生不逢时,纵有政治才能却不能施展,由此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平和渴望得到重用、有所作为的情感。

【评诗】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类诗虽主要意思不在怀古,但由于是由古代历史或遗迹触发的感慨,一般仍带有伤悼往事的情绪。
“东风不与周郎便”,从散文语法规律看,这是一种肯定语气,东风没有给周瑜以方便。但在唐诗中,它可以表达为假定语气。因为唐代诗人都尽可能不用“如果”、“倘若”、“何况”、“但是”这一类的转折语,只要上下句贯串得当,读者自能判断其语气。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