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人们吟唐诗,诵唐诗,不仅是为了增加阅读趣味,陶冶情操,而且更希望能够与古人一起,品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人生中的智慧哲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惊风:狂风。
 
飐(zhǎn):风吹颤动。
 
薜荔(bì lì):即木莲,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可以缘壁而生。
 
百越:指唐代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解读】
 
此诗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政治革新失败而同时被贬,此诗为诗人被贬柳州后所作。诗篇通过描绘登柳州城楼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身遭贬谪,思念友人的情思。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两句开篇,场面宏大,直摄题魂。城楼高耸,景色辽阔荒凉,立于其上,看着远处海天相接,诗人愁思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转入近景描写。夏雨急骤,芙蓉、薜荔受到暴风雨侵袭。这两句在状景之中另有寄托,暗指诗人受到的排斥与侵害。“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将视线再次调到远方。“九回肠”明写江流之曲折,实则以江流回折沉纡比诗人愁思缠结之情,情景互喻,情寓景中,表现了诗人的愁思。同遭贬谪的知交们音信难通,百转愁闷更是难以解消了。“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共来”二字述出诗人与友人一同被贬,“音书滞一乡”顺前联而出,同贬之痛,音书远隔之恨,层起跌宕,顿使诗文沉郁浑厚,顿挫有力。

【评诗】
 
从登楼起,有百感交集之感。“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上一篇:别舍弟宗一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昭明文选
萧统编纂的诗文总集

..